化学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要点整理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学习如蜜蜂采花,考虑如蜜蜂酿蜜,只有既采又酿,才能得到香甜的蜂蜜。
1.化学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要点整理 篇一
1、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个时候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盖斯定律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渠道无关,假如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5、燃烧热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2.化学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要点整理 篇二
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一模一样,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不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取代反应
①铁粉有哪些用途: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__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3.化学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要点整理 篇三
铝Al
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
①铝与O2反应:常温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加热条件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4Al+3O2==2Al2O3
②常温下Al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均有H2生成,也能与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3Cu2=2Al3+3Cu
注意:铝制餐具不可以用来长期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
③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叫做铝热反应
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借助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4.化学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要点整理 篇四
离子放电顺序
阳极:
①活性材料作电极时:金属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溶液,阴离子困难在电极上放电。
②惰性材料作电极时:
溶液中阴离子的放电顺序是: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阴极:无论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都不参与电极反应,发生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
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是:
Ag+>Fe3+>Cu2+>H+>Fe2+>Zn2+>Al3+>Mg2+>Na+
5.化学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要点整理 篇五
化学电源
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
6.化学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要点整理 篇六
化学反应的方向
1、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放热反应多数能自发进行,即ΔH<0的反应大多能自发进行。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如NH4HCO3与CH3COOH的反应。有些吸热反应室温下不能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如CaCO3高温下分解生成CaO、CO2。
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熵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定义,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大。反应的熵变ΔS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产生气体的反应为熵增加反应,熵增加有益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3、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一同影响
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况。
ΔH-TΔS>0反应不可以自发进行。
在温度、压强肯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一直向ΔH-TΔS<0的方向进行,直至平衡状态。
7.化学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要点整理 篇七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减少温度、增大压强或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高压既有益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施的需要也高,故压强不可以特别大。
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离别出去,能维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合条件
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实际转化的比例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探寻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合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间,并使用N2与H2分压为1∶2.8的投料比。
8.化学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要点整理 篇八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反应热的定义:
当化学反应在肯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依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常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9.化学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要点整理 篇九
1.结晶和重结晶:借助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多数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离别。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通过热的CuO;C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需要被药品吸收:N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很难直接离别,加药品变得容易离别,然后再还原回去:Al3,Fe3:先加NaOH溶液把Al3溶解,过滤,除去Fe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3。
10.化学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要点整理 篇十
1、状况: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
醋酸;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油状: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CCl4,氯仿.
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